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 |

部门动态

“用水贵如油” 到候鸟群栖,黑龙滩的 “警察蓝”藏着生态逆袭密码

发布时间:2025-09-01 发布人:县公安局 来源:仁寿县公安局
分享:

你敢信吗?50多年前的仁寿县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下雨水外流 无雨吃水愁 十年有九旱 用水贵如油”,为了让百万群众不再为水犯难,数十万仁寿儿女肩挑背扛、凿山穿岭,硬生生在群山间凿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第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 黑龙滩水库。

如今的黑龙滩,集秀、奇、幽、野、翠于一身,灌溉、供水、旅游、康养样样行,妥妥的生态绿色宝藏地。仁寿县公安局黑龙滩派出所作为这汪碧水的守护者,他们以“黑龙滩精神”为灯塔,以 “枫桥经验”为指南针,把 “主防警务” 和 “生态警务” 拧成一股绳,建起了一个集执法、监管、预警、服务于一体的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用“警察蓝”书写守护“生态绿”的鲜活画卷。

联勤联动:把护水力量拧成一股绳

黑龙滩的水有多受欢迎?23.6平方公里的水面,310公里的湖岸线,水清景美到让人流连,72岛各有千秋。节假日里,每天两万多游客涌来,看风景、亲水玩,热闹得像赶大集。可就靠工作站这十几号人,哪盯得过来?

“指挥室,6号点位发现禁钓区有人钓鱼!”“赵站长,邱家堰这边一群人下水洗澡,劝不住啊!” 现在工作站的对讲机天天响不停,为啥?因为护水的 “眼睛” 变多了!

“生态警长 + 生态警员 + N” 的模式,按离湖岸的距离,把黑龙滩划成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公共活动区三级 “防护圈”。沿线竖起124块生态警示牌、宣传标语和警民共治公示栏,路上的标语覆盖率高达98%,走到哪都能看到 “护水提醒”。

再借着“湖长制”,吸纳了2000多位渔民、钓鱼爱好者作为 “外援”,组建了护水先锋队、龙滩义警队、党员责任岛等40多支护水队伍,在水边架起 24 小时“瞭望哨”。

这么一来,效果立竿见影,派出所制定了10项生态警务 “主防清单”,协同处理水面问题60多件,劝走800多个钓鱼的,拦住 2000多人野泳,教育整改了300起乱丢垃圾、违规垂钓的行为。2024年,涉水警情同比下降43%,涉水案件同比下降75%,巡查效率蹭蹭往上涨!

精准打击:既要守得住,也要修得好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黑龙滩的全鱼宴是一绝,但有人动起了歪心思 —— 非法捕捞、滥伐林木的事儿冒了出来。

2024年9月的一个凌晨5点,报警电话突然响起:“警察同志,有人下网捕鱼!” 这可不是个案,而是护水路上常遇到的挑战。

工作站盯着水质污染、破坏林木这些“硬骨头”,拉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一起干。他们钻进农村集市、涉渔饭店、夜宵摊点摸排线索,时不时搞个交叉暗访,从捕捞到运输再到销售,全链条打击,绝不手软。

建站以来,处理生态警情38起,破案6起,行政拘留2人、移送起诉2人;收了35副渔网、40根钓花白鲢的专用竿,还扣了1艘汽油皮划艇、5块冲浪板,全交给相关部门处罚。

焕新激活:打击不是目的,修复才是关键

2025年初,黑龙滩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联合规自局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展生态环境破坏检查时,发现林地违规种植作物问题后,当即要求限期移除违规作物,同步采购适配本地生态的树苗进行补植复绿,以细致举措助力受损林地“满血复活”,重现绿意生机。

2025年3月,灌区适时开启 “春灌放水” 生态调度;到了6月,眉山市官方报告一出:黑龙滩水质达到 I 类标准!这一汪碧水,是真的清冽甘甜。

科技赋能:给护水装上“智慧大脑”

每到夏天晚上七八点,黑龙滩边就跟下饺子似的,全是下水凉快的人。这时,工作站的警用无人机立马“上线喊话”:“大坝附近不能游泳,快上来咯!”

不光有无人机,工作站还联合多部门搞了个线上生态预警系统。游客一进生态缓冲区,手机就会收到提醒:“现在是禁渔期”“这边有野生动物活动”“前方路段易滑坡……” 如今,这套系统已发了30 万条预警,响应效率提高了80%。

水里岸上都布下了“千里眼”——4个水质监测仪、1个自动化无人机巢、3个高精度监测终端,同时打通了环保、水务、公安的6类数据,给72座岛屿和整片水域做 “智能体检”,哪儿有隐患,第一时间就能发现。

如今的黑龙滩,桃花水母悄悄重现,成群候鸟来此栖息。仁寿公安用“生态治理 + 服务群众” 的初心守着这汪碧水,润泽这片净土,绘制一幅越来越生动的生态画卷!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