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岗乡各村简介

青年村

青年村位于青岗乡西北面,是典型的浅丘陵村、农业村,距仁寿14公里。青年村共有5个经济社,653户,1959人,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1.8亩,其中(田816亩,土1305.8亩)。

青年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0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9人,35-50岁党员11人,50岁以上党员30人,流动党员12人,下设两个党小组。

农业结构情况:种植水稻750亩,油菜900亩,玉米1150亩,花椒700亩,发展养殖大户4家,始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以粮、油为支柱产业。

双店村

双店村位于青岗乡西部,距仁寿县城8公里。共有9个经济社,854户,户籍人口2985人。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1亩。

双店村村委会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平均年龄43岁。村党总支部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80人,预备党员1人。双店村是仁寿县青岗乡粮油现代园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双店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种植粮食、花椒为主,养殖生猪、山羊、鱼为辅的主导产业。双店村主要的农业产业是花椒、大豆、玉米、水稻、油菜,花椒种植面积1000余亩,大豆种植面积700余亩,玉米、水稻、油菜轮种面积1600余亩。以“建设和谐、文明、美丽新村”为主题,着力发展“花椒种植”等支柱产业,村两委班子成员以青岗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和谐、富裕美丽青岗”为中心,以精诚团结,乐于奉献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宗旨,维护、壮大已有的农业种植产业,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新农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村阵地建于2014年,室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600平方米,村具备“1+6”功能,即村“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群众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计生卫生中心,综治维稳群众中心,司法工作站。活动场所全天向群众开放,实现群众生活、娱乐和情感归宿都在阵地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汤家村

汤家村位于青岗乡中心地段,毗邻青岗场镇,是典型的浅丘陵村,农业村,北距遂资眉高速富加出口6公里,南离成赤高速仁寿出口5公里。汤家村共有13个经济社(原汤家村5个、原群众村8个),1210户,户籍人口4087人,汤家村现有(张、马、苏、蔡四大姓氏家族)回民人口共计200余人,占总户籍人口约5%。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6亩。汤家村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平均年龄37岁。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106人。

汤家村主要的农业产业是油菜、柑橘、李子,油菜种植1820亩、柑橘种植1300亩、李子种植600亩。始终以“建设和谐、文明、美丽新村”为主题,以“油菜种植”为支柱发展产业,村两委班子成员以青岗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和谐、富裕美丽青岗”为中心,以精诚团结,乐于奉献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宗旨,维护、壮大已有的农业种植产业,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新农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群众致富。

阵地建于2014年,室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600平方米,村具备“1+N”功能,即村“两委”办公室加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群众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计生卫生中心、综治维稳群众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和司法工作站。活动场所全天向群众开放,确保“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盘龙村

盘龙村位于青岗乡东南部,距仁寿县城10公里。共有8个经济社,914户,户籍人口2805人,有(蔡、廖、王、张四大姓氏家族)回民人口共计400余人,占总户籍人口约16%。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35亩。

盘龙村村委会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平均年龄43岁。村党总支部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78人,预备党员1人。盘龙村是仁寿县青岗粮油现代园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盘龙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依托“四川省油菜花最美观赏地之一”菜花坞,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打造集体经济“增长极”,实现强村富民“加速跑”。

盘龙村主要的农业产业是枇杷、李子、玉米、水稻、油菜和肉牛养殖,枇杷种植面积1000余亩、李子种植面积1700余亩,玉米、水稻、油菜轮种面积1500余亩。以“建设和谐、文明、美丽新村”为主题,着力发展“枇杷种植”等支柱产业,村两委班子成员以青岗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建设“天赋回乡・文韵青岗”为中心,以精诚团结、乐于奉献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宗旨,维护、壮大已有的农业种植产业,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新农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村阵地建于2014年,室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600平方米,村具备“1+6”功能,即村“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群众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计生卫生中心,综治维稳群众中心,司法工作站。活动场所全天向群众开放,切实增强党群服务中心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瑞云村

瑞云村位于仁寿县青岗乡中心偏东部,是宋朝名将何栗的出生地,传说何栗丞相出生之时,天上出现一片紫色祥云。瑞云村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距仁寿县城21公里,距遂资眉高速公路富家出口5公里。作为传统的农业村,辖区共有10个村民小组,811户3322人,劳动力1600人,外出务工1000人,富余劳动力400人。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2709.5亩。瑞云村下设四个支部,共有党员75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

地处四区五乡交会部位(原北斗区、富家区、龙马区、陵阳区、金鸡乡、曲江乡、谢安乡、五福乡、青岗乡),辖区内有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全村横贯一条东西走向的6.5公里县道,已完成加宽黑化改造,连接仁寿县城和乡政府。纵向贯穿一条1公里的省道,连接遂资眉高速公路及龙马镇、富家镇和方家镇。

全村面积5.9平方公里,以瑞云村场镇为中心的村社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全长16.5公里,黑化13.5公里,黑化率80%以上。产业环线路4.5公里已建成通车。全村亮化工程安装560盏路灯,实现了社社有路灯,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通江流域长有6公里,河道岸边现在已经绿化,绿化面积为120亩。基本呈现出绿水青山的美丽环境。

瑞云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已经建成提灌站7座,其中瑞云村3组2个,瑞云村1组、瑞云村6组2个,瑞云村7组2个。高标改造11324亩,宜机化改造120亩。新建蓄水池15个,山平塘整治2个,大力提升了粮油作物生产的能力,端牢中国人饭碗。

全村主要文化遗址有清代闵斯懿古墓、仙女桥、和高河坎渡槽,龙水河上的仙女桥的东南桥头也处在瑞云村一组的地面上。仙女桥美丽的传说代代口口相传。仙女桥桥面留下的仙女脚印清晰可见。近代高河坎人工渡槽宏伟耸立,发挥生产生活调水作用,保障仁寿东部地区用水。